5月30日,来自全国3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与媒体的70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在“第四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暨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会上,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主题,共同研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党的国际传播事业发展,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提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传承,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需要向世界传播,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传播通过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效能提供助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副校长袁军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多年来,始终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对待人类文明成果。回顾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实践历程,是梳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担当和理论图景的基础,也有助于国际传播用事实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钰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做得好与说得好不匹配。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探讨进一步如何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把中国的优势转化为世界的优势。因此,当前中国国际传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中国共产党故事转化为人类文明故事。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赵月枝提出,今天的中国新闻传播学正在迎来文明互鉴和“两个结合”引领下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新契机,要从确立马新观的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基底入手,明确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基本立场,超越冷战新闻传播学的核心理论迷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传播事业要基于人类文明史视野确立人民观、群众路线等基本原则,强化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的人文社科成果学理化支撑,在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中落地生根。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肖伟光认为,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普照的光”,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命体的“灵魂所在”。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维护和巩固文化的主体性。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主任朱清河教授认为,“两个结合”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内容、观念的结合,也是最核心的结合。中国的国际传播需要从各个领域、从多个层面协同并进,在多主体的交流与互动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相互借鉴、携手并进。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
中国日报社副社长朱宝霞从媒体实践出发,提出当前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三个路径:一是突出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成果,关键是以人类共同价值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二要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系统凝练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经验、治理经验和合作经验,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三要不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体智库交流,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尹韵公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媒介技术变化、新闻传播理论根基变化、国际环境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变化,阐释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展马新观的新路径。基于中国已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重思人工智能时代的真实性原则,加强国际传播的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原总编辑崔海教认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呼唤理论与实践双突破,“共传播”是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使命、天下观念、百年历史与执政实践,为“共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丰富的传播实践与马新观理论为“共传播”提供了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共传播”可从五方面着手:强化共赢思维、整合多方力量、抓住共同关注、转化独白式话语、用好现代科技。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认为,引导塑造世界中国观与中共观的结合是当前日益紧迫的命题,也是国际传播中党的形象建构的重要目标。世界中国观与中共观的结合路径在于促进多元主体合力,把握时机引领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和中共形象的认知;传播内容要加强对中国形象和中共形象的提炼,立足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凝练“可靠”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立体化展现敢为能为善为的中共形象。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室平台主任喻国明认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面对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生态,新闻传播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和不断转型,运用复杂范式和协同研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具体为实际问题,化“有形”为“无形”,进一步为智能传播时代的系统变革与一体化管理,提供压舱石和定盘星式的锚定作用。
胡钰认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指导思想与核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两个结合”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主任马凌教授认为,文化具有多样性、历史性、传承性和符号性的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力量,又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两个结合”进一步打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魂脉和根脉,有力回应了时代之问和文化之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回溯并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的诞生与发展,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思想,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过程,深入辨析了学界和业界存在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误读,认为马新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产物。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垒教授认为,当前媒介与社会巨大变迁背景下,个人生活走向前台、公共生活发生衰退。面对平台社会中新闻传播与主流媒体的困境,需要从实践中重新确立价值和定位,坚守专业实践、面向社会实践、适应媒介实践。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表示,在“5·31”讲话发表四周年之际,召开第四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既是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话精神,也是国际传播学界与业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行动。第四届论坛设立四个分论坛,专家学者、期刊主编、媒体人、青年学子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史与理论研究”“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效能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青春力量”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于2019年首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隔年召开论坛。该论坛已成为一个紧密服务党和国家战略,促进学界与业界跨界交流、促进马新观研究和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促进青年学子知行并进的平台。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刘雯)
一月六日是什么星座 | 怀才不遇是什么意思 | 十年粤语版叫什么名字 | 什么是腺瘤 | 突然头晕目眩是什么原因 |
办什么厂比较好 | er是什么 | 吃什么补维生素b12 | 为什么尿有点偏红色 | 2楼五行属什么 |
鱼肝油又叫什么名字 | 女性分泌物像豆腐渣用什么药 | 膝盖疼痛是什么原因 | 吃什么水果补铁 | 梦见孩子丢了是什么意思 |
濒危是什么意思 | 吃什么食物补钙 | 常吐痰是什么原因 | 白醋和小苏打一起用起什么效果 | 什么是平舌音什么是翘舌音 |
pas什么意思hcv7jop6ns3r.cn | 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什么级别hcv9jop1ns8r.cn | 通风什么征兆hcv9jop5ns4r.cn | 罗纹布是什么面料hcv8jop9ns7r.cn | 尸臭是什么味道hcv9jop3ns8r.cn |
为什么招蚊子咬hcv9jop1ns9r.cn | 云吞面是什么面zhiyanzhang.com |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hcv7jop5ns5r.cn | 1030是什么星座hcv8jop0ns8r.cn | 手指麻木是什么原因hcv9jop4ns6r.cn |
做梦流产了是什么意思aiwuzhiyu.com | 出淤泥而不染是什么花hcv9jop2ns0r.cn | 什么颜色加什么颜色等于灰色hcv9jop4ns5r.cn | 婚检有什么项目hcv7jop5ns3r.cn | cbb电容是什么电容hcv9jop2ns2r.cn |
补气补血吃什么好hcv7jop6ns2r.cn | 珀莱雅属于什么档次hcv9jop6ns0r.cn | 气血不足什么原因引起的shenchushe.com | 吃什么对脾胃有好处xinmaowt.com | 骨钙素低是什么原因yanzhenzixun.com |